學位授予單位代碼及名稱 |
10519 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 |
學位授權點代碼及名稱 |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
學位授權點級别 |
碩士學位 |
一、總體情況
(一)學位授權點基本情況
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始建于1958年,1998年招收本科生,2007年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獲批為省級重點學科,2012年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獲批為省級重點(特色)學科,2020年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批為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漢語言文學教學團隊獲批為省級教學團隊,2020年獲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21年中國語言文學與文化傳承創新學科群獲批為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語言學課程群教學團隊獲批為省級教學團隊。
(二)學科方向
1.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主要研究領域:一、當下語言生活與語言狀況研究;二、方言研究;三、語言信息處理的應用研究。特色與優勢:已形成當下語言現象解讀、區域方言與語言保護、區域語言文化等比較優勢。
2.050104中國古典文獻學。主要研究領域:一、地域曆史文化文獻整理與研究;二、地域文學藝術文獻整理與研究;三、簡帛文獻整理與研究。特色與優勢:已形成地方志整理與研究、襄陽民間文學藝術文獻整理與研究、簡帛醫藥文獻整理與研究等比較優勢。
3.050105中國古代文學。主要研究領域:一、中國古代辭賦研究;二、中國古代戲曲研究;三、中國古代詩詞研究。特色與優勢:學術領域穩定,在宋玉辭賦研究、中國古代戲曲文體批評研究、樂府詩研究、襄陽唐代詩人群體研究、明清詩詞研究等領域具有較大影響。
4.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主要研究領域:一、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家作品研究;二、中國抗戰文學研究;三、影視傳播研究。特色與優勢:在魯迅研究、莫言研究、襄陽作家群體研究、抗戰詩歌研究、影視傳播策略研究等具有較大影響。
5.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主要研究領域: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批評研究;二、比較詩學研究;三、外國作家作品研究。特色與優勢:已形成經典作家文藝思想研究,中外當代文藝美學大家比較研究,易蔔生、海明威、梅裡美研究等特色領域。
(三)研究生人數
2021級14人。
二、培養目标與标準
本學位點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積極主動服務國家及區域經濟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道德情操高尚、學術底蘊深厚、創新能力強的中國語言文學專業人才。
(一)培養目标
本學位點旨在培養掌握厚實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理論基礎知識,掌握所從事的研究方向上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較強的文學理論分析、綜合、思辨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能全面把握中外文學發生、發展、演變的曆史,了解和掌握文學或語言學研究的各種理論和方法,成為能夠獨立從事文學、文學理論批評或語言學研究與教學,文化教育藝術事業管理、對外文化交流或其他社會行政管理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二)培養标準
1.具備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和良好的政治素質與道德品質,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能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服務。
2.具備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比較紮實的基礎理論和比較廣博的專業知識;具備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從事中國語言文學及相近學科的教學、科研,以及文化、宣傳、新聞、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熟練地運用該門外國語閱讀本專業的文獻資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語寫作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能夠熟練地運用計算機。
4.具備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師資隊伍
本學位點師資隊伍穩定整齊,力量雄厚。2021年本學位點通過引進(博士3人:樊義紅、孫德賢、馬碧)、自我培養(訪學1人:高志明)、外聘(“楚天學者”1名:趙蓉晖、“隆中學者”1 名:劉剛),不斷充實和壯大學科隊伍。截止2021年底,學位點有專任教師34人(含導師23人),其中博士21人、教授14人、副教授10人,專任教師年齡、職稱、學曆、學緣等結構合理,呈年輕化态勢,具有強勁的學術沖擊力。
四、學科平台
現有省級以上學術研究平台3個(鄂北區域發展研究基地、三國文化研究中心、漢江發展研究中心), 校級學術研究平台6個(宋玉研究中心、孟浩然研究所、唐詩與襄陽研究所、劉秀研究所、荊楚藝術研究所、區域語言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全國性學術團體中國孟浩然研究會、中國屈原學會宋玉研究會挂靠學院。
五、學術成果
本學科2021年共主持科研項目國家級10項(結題3項:秦軍榮、胡小林、王海燕),省部級5項(結題1項:馬婷婷);出版學術著作9部;發表SSCI、SCI、CSSCI、C擴及北大中文核心論文19篇。胡小林負責編纂的《全清詞•嘉道卷》第13冊、第27冊(共30冊,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出版)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圖書提名獎”,朱佩弦學術論文《楚國名辯思潮與宋玉的辭賦創作》被《新華文摘》2021年第6期論點摘編。科研到賬經費縱向20萬元,橫向 91.41 萬元。
六、社會服務
本學科專任教師劉群主持的國家語委項目《襄陽口頭文化》進展順利,該項目主要采集襄陽地區包括各縣市的口頭文化語料進行方言講述并攝錄保存,目前已經采集語料15萬字。本學位點教師為魚梁洲公安分局開展素質培訓活動(陳曉燕、張彥林、高新偉參加授課)。本學位點教師獲批立項“雙百行動計劃”共18項,為相關村鎮社區等單位在文化建設、經濟建設、志書編撰、留守兒童教育對策等方面獻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持,全部完成了任務,順利通過驗收。高新偉、李骜等應邀參加棗陽“帝師史策先研讨會”和宜城“《嘉靖宜城縣志校注》研讨交流會”,為當地充分發掘曆史文化資源,推動鄉村振興和曆史文化研究,促進文化事業發展,提出了良好的建議。
八、學術交流
2021年因新冠疫情,本學科教師外出參加學術會議受到極大影響,部分教師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參與國際國内學術會議40餘人次。本學科舉辦國内學術會議3次: 2021年4月24日舉辦“熊鵬程《女獵手》創作研讨會”、2021年9月19日舉辦“謝倫散文創作學術研讨會”、2021年10月27日至29日舉辦“第三屆語言與國家學術研讨會”。
九、研究生招生與培養
2021年,本學位點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研【2020】9号),以及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研究生培養管理辦法》(校政發研【2021】4号)文件精神,結合我校關于研究生招生管理、培養過程與學位授予管理、導師崗位管理、研究生管理與服務等各方面的制度要求,積極探索建立與培養目标項适應的研究生招生選拔制度;積極構建研究生成長成才為中心的培養機制;積極完成研究生導師培訓和考核工作,同時提升研究生導師的指導能力,健全以導師為第一責任人的責權機制;優化課程建設,加強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強化研究生科研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積極開展研究生專業課程任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培訓與教學技能提升工作;抓好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與服務工作,充分調動研究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021年本學位點在各項工作開展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具體總結如下:
(一)完成2021年中國語言文學學碩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和複試錄取工作。
我院成立2021年中國語言文學學碩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工作組、複試及錄取工作專班和複試專家組,确定各組組長負責開展自命題和評卷工作、負責制定中國語言文學學碩專業複試及錄取工作細則并組織實施,圓滿完成了安全性、科學性、規範性和公平性的命題和評卷工作,圓滿完成了14名中國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計劃數。
(二)完成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宣傳和自命題工作,并成功舉行2021年暑期大學生學術夏令營活動。
為擴大生源、提高知名度,本學位點在校内外進行2022碩士研究生招生宣傳工作,分别與周口師範學院、黃淮學院、湖北工程學院、湖北科技學院、南陽理工學院、許昌學院、平頂山學院、蘭州文理學院、蘭州理工大學、甘肅政法大學、河南開封科技傳媒學院11所高校簽訂研究生優質生源基地建設協議,院領導帶領本院招生宣講團到這些高校進行研究生招生宣講,讓更多考生了解我院碩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學科優勢、培養條件和招生政策。完成了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宣傳和自命題工作。2021年7月3日成功舉辦“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夏令營”線上活動,吸引了更多優秀考生到我院學習深造。
一志願報考2022年中國語言文學學位點并現場确認37人(其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15人,中國古典文獻學1人,中國古代文學10人,中國現當代文學10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1人)。
(三)制定《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同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根據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專業優化發展方向啟動了中國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制定工作,成立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專家組多次讨論整體方案内容,并邀請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劉雲教授和南京大學文學院張宏生教授對方案進行審定,給與方案的整體意見。經反複論證,最終确定面向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新發展、适應培養該學科專業人才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并于2021年9月組織實施。
(四)積極開展導師遴選、培訓和考核工作,提升導師隊伍素質。
本學位點積極建設碩士生導師隊伍,2021年新增中國語言文學學碩新增研究生導師5名。積極落實導師作為第一責任人在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培養方面的兩大基本崗位職責,重點檢查了《導師指導學生過程記錄冊》記載情況。組織學位點導師認真學習《研究生導師手冊》,選派導師分别參加《全國新聞傳播學骨幹教師研修班》和《高校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培訓班》提升導師業務水平和指導能力。
(五)規範研究生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培養研究生課程專任教師教學能力,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2021-2022年度第1學期,本學位點迎來2021級14名新生。本學位點積極開展2023級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國家形勢政策與安全、校規校紀、心理健康、學業規劃、學術道德與學術規範、培養方案解讀等内容。
本學位點根據培養方案要求,2021中文開設了2門學科基礎課和5門學科專業課。我院重視課程教學在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規範化管理,教學中依靠專業授課老師啟發互動性教學,邀請學界專家進課堂開展教學,吸引學生熱愛課堂,出勤率達百分百。
(六)積極建設研究生教學質量監督體系,做好研究生期中教學檢查和期末考試工作。
本學位點重視課程教學在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規範化管理,并積極開展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監督,組織院長、分管教學的副院長和研究生辦公室輪流到研究生課堂聽課,組織研究生教學座談會聽取學生的心聲,解決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積極開展期中教學檢查工作,我院專業課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準備教學資料豐富,備課充分,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有講授式、讨論式、請業界專家進課堂式,以及帶領學生進入媒體式等。專業課教師在課堂上充分與學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授課效果好,課程進度與《教學進度表》保持一緻,課堂教學質量高。
(七)創建研究生工作站,加強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
本學位點積極聯合相關行業,建立穩定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基地。2021年與襄陽市樊城區融媒體中心簽訂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協議,襄陽廣播電視台和襄陽日報集團啟動創建省級研究生工作站建設項目,推進産學研用相結合,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
(八)嚴抓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充分調動研究生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學位點以研究生德育工作為核心,始終遵循“三全育人”,以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守育人引領育才,深化“愛讀書、愛鍛煉、愛公益”實踐,不斷提高學生政治品質、思想品質、道德品質、學習品質。研究生進校之初,便開展入學教育,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校規校紀、學術道德規範等教育,解讀研究生培養方案;并組織師生見面會,雙向選擇分配導師。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制定個人培養計劃,樹立學術研究方向。在文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增強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有班級榮譽感;完善研究生獎勵政策體系真正發揮獎學金對研究生的激勵作用,設立15個助研崗位,3個助管崗位,充分發揮了“三助一輔”對研究生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優化設計研究生學術周活動,開展研究生學術報告會,邀請了華中師範大學的張三夕教授和華東師範大學的倪春軍教授開展專業性學術講座,進行學術交流,激發研究生科研興趣,培養其科研實踐創新能力。
(九)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
1.師資隊伍中的高層次人才比較短缺。需要更加注重本學位點高層次人才的引育工作,引育結合,并以各類人才項目為輔助,确保學位點師資力量能夠持續滿足研究生培養需要,保障學位授予質量。
2.校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的聯合培養作用發揮不足。需要更加緻力于研究生培養體系的改進和完善,尤其加強聯合培養,将科研實踐創新能力培養貫穿研究生培養全過程,使研究生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與時代發展同步,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
十、下一年度建設計劃
(一)穩步提高生源質量,争取适當擴大招生規模。
(二)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梯隊,整合學科資源,加強學術交流,提高師生科研産出質量。
(三)繼續強化導師作為第一責任人的意識,确保導師履職盡責。加強導師指導研究生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力度。
(四)嚴抓研究生培養各個環節的質量,進一步建立優良學風,為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