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傳學院 通訊員 李舒洋)為拓展研究生的學術視野,提升綜合素質,激發科研創新熱情,促進師生、生生互動。文傳學院舉辦研究生教育“學術節”系列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切實提高我院研究生的學術素養。
專題講座,啟迪智慧
10月10日下午,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邀請中國知網相關工作人員一同開展了AI科研工具使用學術沙龍活動。中國知網産品培訓主管高思遠、知識服務經理張愛斌圍繞問答式增強檢索、AI輔助研讀、AI輔助創作、蘋果樹智能體四部分介紹了AI在科研輔助方面的亮點和特色,并針對文科相關選題具體分析并示範了知網AI工具的使用方法,促進科學研究選題的精準化和文獻保障的科學化。晚上, 學院高志明教授為大家帶來題為《講好中國故事——司馬遷〈史記〉的啟示》的學術講座。高志明教授以《史記》為典範,從中提煉傳統中國故事深層蘊含的三個方面的特征:故事内容的傳奇性、故事結構的話語性、故事結局的雅健性。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講好中國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也是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有效途徑。


10月17日上午,新疆博爾塔拉融媒體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包金泉受邀為學院師生作題為《地州媒體融合發展态勢及創新辦法》的學術講座。包金泉書記借助案例闡釋了博州融媒體中心如何迎難而上,通過整合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資源,創新傳播方式,實現内容、渠道、平台的深度融合,為當地媒體行業的發展樹立了典範。他認為地州媒體應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曆史、經濟等特色資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短視頻賬号,加強與受衆的互動,提高内容的吸引力和傳播力。

10月29日下午,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社會工作專業羅學莉教授受邀為文傳學院研究生開展《青年志願服務倫理與方法》的主題講座,羅學莉教授着眼于青年志願服務意義,青年志願服務倫理,青年志願服務方法三個方面展開論述。講座内容趣味性與思辨性相結合,密切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踐,從理論到方法由淺入深。

11月1号上午,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熊明教授為學院師生作題為《漢魏六朝雜傳的小說化傾向及其文體意義》的學術講座。熊明教授認為,中國古代雜傳經過先秦以來的長期醞釀,于漢魏六朝時期興起并走向興盛。漢魏六朝時期的雜傳,呈現出普遍的小說化傾向,主要表現在人物傳寫、叙事建構與風格取向三個方面。最後,熊教授結合自身求學、治學經曆,勉勵同學們在治學時要锲而不舍,圍繞一個問題多學多思,深入研究,一定能夠有所突破。

11月21晚,文傳學院張旎博士為大家帶來了題為《“情兼雅怨”與“悲美無常”——氣氛美學視域下的“物感”與“物哀”之比較》的學術講座。講座圍繞物感、物哀和氣氛美學視域下的“物感”與“物哀”三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

12月10日晚,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李婧博士作題為“尋愛‘電子父母’——數智時代的代際親密關系虛拟化”的學術報告。李婧以近期火熱出圈的“電子父母”短視頻為引,結合相關理論,為大家分享了傳統時代與數智時代之間親密關系的差異性。

12月11日,為了進一步提升師範教育水平,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中文系榮幸邀請到了襄陽市第三十一中的教學名師李軍翔老師,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心理疏導與教學”的示範課。

12月13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壘教授應邀為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師生作題為《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基本邏輯與關鍵問題》的講座,張壘分析了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的重要性,強調要堅持“兩個結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确道路。并以《解放日報》的改版為例,對中國新聞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了闡述。

以賽促學,思維碰撞
11月6日和11月8日,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開展了2024年研究生學術報告會。參與彙報的同學就不同的研究課題進行逐一分享。符冰、李婧、張倩三位評審專家肯定了同學們研究了媒體新現象、新概念、新技能,強調了論文寫作的規範性,要重視選題的研究價值,做好調查研究,希望大家以嚴謹的心态開展研究工作。評審專家王丹榮、高新偉、陳曉燕強調了論文寫作的規範性,建議大家以開放的視野和持批判的精神,針對研究問題及其對象選擇不同的理論視角,避免理論的泛化。

12月5日,文傳學院開展了第二屆研究生科學研究文獻綜述寫作大賽獲獎學生彙報會,胡江偉、樊淑琴、王丹榮、孫德賢、鄭曉鋒五位老師作為評審專家依次對彙報學生進行點評。從選題内容、研究對象的選取、寫作技巧、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等方面提出了相關修改意見,并希望同學們能夠加強對研究對象的聚焦,确保它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同時能夠善于發現好的選題,紮實積累材料,妥善運用研究方法,更上一層樓。

研途榜樣,引領前行
11月7日,23新傳研究生麥昊賢在甯靜樓三樓報告廳作主題為學科競賽和社會服務的報告。他建議同學們在課堂上與老師積極互動,參加競賽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合理規劃學習和生活,保持高效的學習狀态,朝着未來的期望堅定不移的前進。

研究生“學術節”系列活動,促進了知識的共享和思維的碰撞,進一步完善培養體系,濃厚學術氛圍,倡導學術誠信,推進我院研究生教育高質量、高标準發展。
審核:胡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