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拓寬研究生視野,激發創新性思維,培養專業性的研究素養,11月16日下午,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開展了“2023年研究生學術周”系列活動之一——研究生學術報告會。學院部分碩士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出席本次學術報告會。
學術報告會分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和新聞與傳播專業兩個會場,來自兩個專業的6位碩士研究生導師擔任報告評審專家。會上宣讀了經過初選勝出的19篇論文,其中,中國語言文學專業9篇,新聞與傳播專業10篇。參加現場彙報的論文議題廣泛、問題聚焦,體現了文傳學院學子潛心修學的優良作風。經過學術報告會再次評審,評出12篇獲獎論文,其中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和新聞與傳播專業分别評出一等獎1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3篇。
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報告會現場,參加彙報的論文涉及多個研究方向。曾淑娴着重探讨“夠了”一詞演變的的主觀化及歎詞化,王愛陽的研究内容為動結式“V穿”中“穿”的語義虛化,何紅峰立足于魯迅的作品,挖掘新觀點。每位同學發言之後,三位評委老師都進行了仔細的點評。其中,王丹榮老師指出語言學要“小題大做”用小切口作大論文,朱佩弦老師從古音學的角度點評學生論文,同時樊義紅老師指出标題拟定要做綜合性考慮等問題。

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報告會現場
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報告會現場,參與彙報的同學就不同的研究方向進行逐一分享。宋子麟以“洋網紅”互動話語體系構建為例,聚焦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構建策略;盧冰玉基于紮根理論對新聞與傳播專碩研究生導學關系進行研究;于欣楠研究了社交媒體信息内容對大學生出遊意願的影響。胡江偉、符冰、李婧三位導師對每位同學的發言進行了點評。胡江偉老師做總結發言,他積極肯定了同學們的學術能力與學習态度,并表示同學們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具有豐富的實踐意義和現實内涵,希望大家在會後能夠結合老師的建議積極思考,進一步找準科研方向,找對科研方法。

新聞與傳播專業報告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