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報告會現場 郭苗華攝
(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 通訊員 郭苗華 徐躍銘)為進一步加強學院學科建設,促進一流專業建設,穩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10月28日—29日,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2021年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報告會于N8-C305會議室隆重舉行。我院部分導師與全體研究生出席本屆學術報告會,并由2020級研究生進行學術報告。會議由胡江偉博士主持。
師生交流碰撞學術思維
本屆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學術報告會由碩士研究生導師管文娟教授、陳波教授、樊淑琴副教授、魏曉莉副教授、胡江偉博士擔任報告評審專家,針對研究生學術報告内容進行點評與分析,為研究生們進一步完善論文寫作與學術研究提供全新思路。

管文娟教授為學生指導論文寫作 郭苗華攝

陳波教授為學生指導論文寫作 郭苗華攝

胡小林教授為學生指導論文寫作 郭苗華攝

魏曉莉副教授為學生指導論文寫作 郭苗華攝

樊淑琴副教授為學生指導論文寫作 郭苗華攝

胡江偉博士為學生指導論文寫作 郭苗華攝
報告會現場,28位研究生分别就不同研究方向将自己的學術論文進行彙報講演。其中,李柳瑤同學将研究聚焦于早教APP,将經典傳播學理論“使用與滿足”引入論文研究,運用大量研究數據探讨使用早教APP意向的影響因素,并尋找早教APP的優化方向。何可欣同學則将視角定位于銀發群體,探讨社會學習理論視角下銀發群體中存在的數字鴻溝現象,從而提出解決策略。廖中鳴同學結合當下時代熱點,對“梗”文化進行深度分析,揭示個體面對社會關系時所出現的困境,反映個體、群體與社會三者的話語權博弈。除此以外,賀旖旎同學的互動劇傳播策略研究、劉嘉豪同學的新聞記者共情力研究等其他20多位同學的分享都赢得了現場的陣陣掌聲和導師評審團隊的肯定評價。

學術報告會現場 郭苗華攝
經過為期一天半的學術分享,評審會專家針對同學的彙報逐一進行打分并給出修改建議,最終有9位同學獲得獎項。其中,一等獎李柳瑤,二等獎何可欣、廖中鳴、賀旖旎,三等獎劉嘉豪、陳昭儒、楊福玲、李曉楠、楊琰。
多措并舉鍛造學術能力
如何引導學生正确地進行學術研究與論文撰寫,一直是學術界較為關注的話題。管文娟教授指出,20級研究生同學目前已形成初步的學術意識,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也能夠獨立進行資料的閱讀、收集與整理。同時,在進行論文選題時,能夠基于社會現實和社會熱點提出研究方向,具有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管文娟教授做總結發言 郭苗華攝
管文娟教授說:“雖然學生們已初步具備學術意識,但在今後的學術生涯中,仍要密切關注社會現實,将論文選題做到小而精,聚焦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寫作出較為完善的學術論文。”
對于如何加強學術研究,管文娟教授提出四點建議:一是要培養問題意識,這就需要養成紮紮實實閱讀文獻的習慣,在閱讀中尋找研究點和研究問題,将文獻與社會現實進行關照聯系;二是要加強學術學習,将理論學懂、學透,也隻有理論支撐才能增加論文學術深度,提升論文質量;三是要加強對研究方法的學習,強化量化研究在論文寫作中的應用能力,切記無數據的泛泛之談;四是要注重論文寫作規範,将細節做到實處,從細節處彰顯學術高度。
同時,管文娟教授還強調,在大數據時代,将數據支撐作為論文的重要部分,是新聞與傳播專業的特點,同學們也要注重對于數據的獲取與梳理能力,從而全方位的提升自身的學術論文寫作能力。
10月29日上午,學術報告會圓滿結束。此次報告會不僅讓同學們了解了本專業前沿的學術知識,同時也讓大家認識到了自己在學術論文寫作上的不足之處,為以後探索學術研究之路上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