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導演基礎》課程教學方案
課程類型: 專業基礎課程 課程代碼: zy03402
課程适用專業(或專業方向): 廣播電視編導
課程總學分: 2+2 總學時: 72學時 實驗學時 36學時
一、課程教學總體目标
本課程以影視劇導演的藝術創作過程為綱,從專業基礎角度全面系統地介紹影視導演工作的性質、任務和創作中的作用,從構思與體現各個方面研究導演藝術的創作規律,使學生掌握影視導演應該具備的素質和導演工作的主要方法, 讓學生掌握影視導演創作的基本技巧,并找到認識導演創作規律的方法。
本課程分理論講授和創作實踐兩大部分,理論講授部分行課18周,36課時,創作實踐課程分四個項目,36課時。教學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以課堂教學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為主,采用形象化教學,用大量影視創作的影像資料,通過個案分析、典型例證和實踐教學,生動、形象、活潑地介紹及傳授影視導演的藝術和技術。
二、章節教學目标與主要教學内容
理論課程部分:(36學時)
第一章 電影的曆史軌迹(2學時)
(一)教學目标
理解并掌握電影的發明、電影的特性,理解電影的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電影的特性的理解。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電影的發明
主要介紹電影的形成和發展的曆史,拓寬學生們的視野,培養學生們對電影的興趣,為以後的電影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節 電影傳入中國
講授電影由發明到傳入中國的過程,介紹中國電影的開始。
第三節 電影的魅力
介紹電影的魅力:夢幻感、儀式感和距離感。
第四節 電影的特性
重點講解電影不同于其他藝術的特點和屬性,讓學生們了解并掌握電影所獨有的特征和創作方法。
第二章 影視導演概述(4學時)
(一)教學目标
理解影視導演的形成和培養,了解影視導演的分類以及優秀導演所具有的特征,為以後從事影視導演建立良好的感性認知。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影視導演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導演藝術的形成
主要講授電影導演形成的曆史和影視導演職業的形成對電影的影響,重點介紹盧米埃爾兄弟、喬治·梅裡埃、埃德溫·鮑特、大衛格裡菲斯。
第二節 影視導演的培養
介紹一名優秀的影視導演的成長途徑,掌握成為一名導演的方式和方法。
第三節 影視導演的類型
主要講解影視導演的類型:分為再現性導演、表現性導演,具體講解每一種類型導演在處理電影作品時的特征。
第四節 優秀導演的特征
主要介紹優秀導演的特征,包括所應該具備的、想象力、觀察力、文化品位、專業能力、表達能力、協調能力、毅力和激情。
第三章 導演的職責與工作(4學時)
(一)教學目标
理解并掌握導演的職責與工作。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并掌握影視導演的主要職責和工作程序。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導演的藝術本質和創作手段
講授導演的藝術本質和導演創作的主要手段,包括通過演員的表演塑好劇中人物形象、畫面造型和音響構成、蒙太奇。
第二節 導演的主要職責與工作
講解導演在影視創作過程的前期籌備、中期拍攝與後期合成三個階段各自所具有的職責和工作。
第三節 導演的現場工作程序
主要介紹影視導演現場的執行程序,包括定機位定鏡頭,布光講戲,走戲,預演和實拍等。
第四節 副導演、助理導演和場記的職責與工作
介紹影視創作中導演組其他成員的職責和工作,讓學生們了解職業規範。
第四章 導演構思(2學時)
(一)教學目标
了解電影思維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導演構思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導演構思的方式方法。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電影思維
全面、系統地介紹電影思維的幾種說法,重點介紹電影思維不同于其他藝術的特征。
第二節 構思是導演創作的起點和依據
導演構思是導演對一部影片或電視劇未來銀幕形象的思維形式的建構,本節主要講解導演構思的技巧和内容。
第三節 構思的表述
講授導演構思的表述書寫的基本形式,導演構思通常是由導演書寫的《導演闡述》表述的。
第五章 導演與劇作(4學時)
(一)教學目标
認識導演與劇本的重要關系,掌握劇本寫作和選擇的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影視導演選擇、分析和體現劇本的基本要領。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認知劇本
主要講授劇本不同于其他文學作品的特點和屬性,介紹影視編劇在國内外工作程序的不同和方法。
第二節 選擇劇本
講解作為一名影視導演選擇劇本的原則要求和技巧。
第三節 分析劇本
重視導演對劇本的主觀參與,重點分析劇本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四節 體現劇本
向同學們講解影視導演如何調動攝制組的成員把文學形象化作可看可聽的銀幕或屏幕形象。
第六章 蒙太奇和長鏡頭(4學時)
(一)教學目标
理解蒙太奇和長鏡頭的區别和聯系,掌握兩種方法的功能和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蒙太奇和長鏡頭的導演處理手法。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蒙太奇
介紹蒙太奇有關的基本術語、概念和三層意思,重點講解蒙太奇的作用和叙述方法。
第二節 蒙太奇句型、段落及時空轉換技巧
重要講解蒙太奇句子的含義,蒙太奇段落及劃分,蒙太奇的轉場,這是影視導演創作的重要組成。
第三節 巴贊和長鏡頭
講解蒙太奇和長鏡頭的區别,長鏡頭的概念和理論以及長鏡頭的叙事特點所産生的美學原則和流派。
第七章 視聽化的人物出場(4學時)
(一)教學目标
理解人物出場對于影視導演創作的重要意義,掌握人物出場的基本方式和功能。
教學重點難點:人物出場的方式和功能。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出場”與“出現”
講解“出場”和“出現”的區别,讓同學們理解和掌握導演關于兩種影視表現手法的運用。
第二節 “人物出場”的方式與功能
主要講授人物出場的方式和功能:帶有懸念的人物出場、展現人物與環境的關系的出場、運用細節帶動人物的出場。
第三節 “人物出場”導演手法經典案例
第八章 推動叙事的視覺化細節元素(4學時)
(一)教學目标
理解并掌握細節的功能與應用,理解細節的定位、物件細節的涵義。
教學重點難點: 電影叙事中物件細節的功能與應用。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電影是“細節”的藝術
第二節 電影叙事中“細節”的要旨
第三節 “細節”導演手法經典案例
第九章 推動故事并吸引觀衆的懸念(4學時)
(一)教學目标
理解并掌握懸念片懸念機制、懸念與視覺語言,懸念與推理。
教學重點難點:懸念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何為“懸念”——希區柯克的“麥格芬“
講授懸念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識,了解懸念電影大師希區柯克以及他的麥格芬的觀念。
第二節 “懸念”的叙事機制——關于炸彈的故事
重點講解懸念的叙事機制:觀衆對結果充分已知、觀衆和角色都不知、觀衆和角色都知曉。
第三節 電影化叙事中的“懸念”——組織叙事與調動情緒
講授懸念與推理的異同,其可以作為有效的叙事組織策略被導演運用以及對調動觀衆情緒有積極作用。
第四節 “懸念”導演手法經典案例
案例分析。主要分析經典影片中懸念的使用,包括《美人計》、《鬼子來了》、《西北偏北》、《桂河大橋》。
第十章 具有叙事意義的結構語言(4學時)
(一)教學目标
理解并掌握影視導演在創作中所使用的影片結構,掌握典型的結構方式和經典案例。
教學重點難點:視點、轉場方式的呈現。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視點
講授視點的概念和運用:視點代表叙事的角度;傳統線性結構的劇情片;非線性、闆塊式、拼貼式、反傳統的結構方式 。
第二節 轉場方式
講解導演在後期剪輯中所運用的轉場方式,包括無技巧的蒙太奇銜接和2、技術化的過渡轉場。
第三節 時空邏輯
講解時空邏輯的概念,講解導演對于時空邏輯的處理,其代表導演的立意。
第四節 “結構”導演手法經典案例
實驗課程部分:(36學時)
第一部分 影視導演創作手法訓練
項目一:人物出場訓練(6學時)
(一)實驗目标
了解人物出場對于影視導演創作的重要作用,掌握人物出場的基本方式和功能,掌握人物出場在影視作品中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内容
1、教師講解“出場”與“出現”,重點複習和回顧“人物出場”的方式與功能的使用;
2、學生練習視聽化的人物出場的方式方法;
3、學生自我評析;
4、教師考核掌握情況,指出問題,重點訓練薄弱環節;
項目二:細節訓練(6學時)
(一)實驗目标
理解細節的定位、物件細節的涵義,掌握細節的功能與應用。
(二)實驗内容
1、教師講解細節與道具,重點複習電影叙事中物件細節的功能與應用;
2、學生練習細節的使用;
3、學生自我評析;
4、教師考核掌握情況,指出問題,重點訓練薄弱環節;
項目三:懸念訓練(6學時)
(一)實驗目标
理解懸念片懸念機制、懸念與視覺語言,懸念與推理,掌握懸念手法的運用。
(二)實驗内容
1、教師講解懸念的基本知識,重點複習電影化叙事中的“懸念”的功能與應用;
2、學生練習推動故事并吸引觀衆的懸念的使用;
3、學生自我評析;
4、教師考核掌握情況,指出問題,重點訓練薄弱環節;
第二部分 影視作品的拍攝訓練
項目四:選題訓練(4學時)
(一)實驗目标
訓練學生的選題能力,完成短片劇本的構思與創作。
(二)實驗内容
本次實驗通過創意訓練,小組讨論,來完成一部短片劇本的構思和寫作,熟悉拍攝進行練習。
1、作為影視導演,了解和掌握如何分析和判斷劇本的優劣,如何參與修改劇本或創作劇本,如何和編劇合作,如何将劇本轉化為銀幕形象等有關劇作方面的隻是和技能。
2、根據小組讨論,确定創作主題,構思短片的情節内容、結構框架、風格基調。
3、寫作故事概述。
4、參與讨論和修改,完成劇本寫作。
項目五:前期籌備(4學時)
(一)實驗目标
了解前期籌備當中導演的職責和工作,訓練籌備階段導演的組織協調和影視創作的能力和基本技能。
(一) 實驗内容
本次實驗主要是通過對應是短片的前期籌備工作,了解和熟悉影視創作過程中導演應該履行的職責和工作,掌握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和技能,進行試拍。
1、研究劇本。
2、遴選演員,掌握導演選擇演員的方法。
3、寫作導演闡述。
4、選景。确定内外景,掌握選景的基本方法。
5、創作分鏡頭劇本。
6、拟定拍攝計劃,考慮演員、場景的安排及天氣季節情況。
項目六:中期拍攝(6學時)
(一)實驗目标
掌握影視短片的素材拍攝要領。
(二)實驗内容
本實驗是根據事先準備好的分鏡頭稿本進入實際拍攝,目的是從實踐中加深理論理解,并注意把人物出場、蒙太奇句型、細節以及懸念等理論知識熟練應用于實踐中,掌握影視作品的制作步驟和方法。
導演的現場工作程序:
1、
1、定機位:選定機位也就是決定攝影機的最佳拍攝方向與位置。
2、布光,講戲:機位确定後照明根據具體時間和光效要求布光。
3、走戲,練鏡頭配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