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編輯基礎》課程教學方案
課程類型:專業基礎課程 課程代碼: zy03305
課程适用專業(或專業方向): 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學
課程總學分: 2+2學分 總學時: 72學時 實驗學時:36學時
一、課程教學目标
1、系統講授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基本方法及一般規律,全面講授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原理、程序、方法和具體應用操作與技巧。引導學生從思想道德到技術藝術、從宏觀把握到仔細策劃等層面認識分析當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所涉及的廣泛内容。
2、系統講授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系統組成及其工作程序,前期攝像與後期非線性編輯系統的操作技巧與方法,講授編輯機的功能、特點、操作要點。引導學生協同作業成立劇組攝制一部完整的影片。通過實際操作攝像機和非線性編輯系統,使學生能夠對影視作品制作中的各個環節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進而能與優秀影視作品相印證,并能分析總結出優秀影視作品的制作方法、規律、技巧。
3、要求學生從思想道德到技術藝術,從宏觀把握到仔細策劃,對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原理、程序、方法和具體應用操作與技巧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要求學生掌握廣播電視制作系統構成原理、應用方法以及與創新思維的關系,并能為電視、互聯網以及基于網絡的新媒體提供制作精美的視音頻信息。
二、章節教學目标與主要教學内容
理論課程部分:(36學時)
第一章 電視編輯概述(4學時)
(一)教學目标
了解各種電視節目制作人員的職能,電視編輯工作性質、電視編輯的雙重影響因素。掌握電視編輯的工作流程、現代電視編輯觀念、電視新聞節目傳播特性、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分類、概念、流程。
教學重點:電視編輯的工作流程、現代電視編輯觀念
教學難點: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分類、概念、流程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電視編輯工作的性質
主要講授什麼是電視編輯工作,介紹“編輯”一詞在電視行業裡的雙重含義,讓學生理解編輯是一項具有高度創造性的創作活動,編輯思維應該貫穿于節目創作始終。
第二節 電視編輯的工作流程
主要講授後期編輯工作的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剪輯階段、合成階段,讓學生了解每階段的重點任務,學會根據節目表達的具體需要來選擇編輯方式。
第三節 電視編輯的雙重影響因素
主要講授電視編輯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引導學生理解電視創作既要遵循視聽語言藝術的表達規律,同時,它也受到電視作為大衆傳播媒介這一特性的制約。
第四節 現代電視編輯觀念
主要講授現代電視編輯應當重視電視的現場紀實特質、重視多種元素的綜合運用和立體化編輯、重視文字圖像的共時性傳播、重視特技構成的視覺表現,引導學生培養這種現代電視編輯的觀念。
第二章 剪輯曆史的回顧 (2學時)
(一)教學目标
了解影視發展的兩種方向,好萊塢制作模式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影視節目制作中“運動”的概念,剪輯概念的産生過程,不同的剪輯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教學重點:影視節目制作中“運動”的概念、剪輯概念的産生過程
教學難點:不同的剪輯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二)教學内容
講述影視節目制作中“運動”的概念,剪輯概念的産生過程,不同的剪輯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影視發展的兩種方向,好萊塢制作模式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 影視中的蒙太奇思維 (2學時)
(一)教學目标
了解蒙太奇語言的由來與發展過程。掌握蒙太奇的概念、分類,蒙太奇的畫面基礎,蒙太奇的表現功能和效果,鏡頭内部蒙太奇(長鏡頭)理論。
教學重點:掌握蒙太奇的概念、分類,蒙太奇的畫面基礎,鏡頭内部蒙太奇(長鏡頭)理論
教學難點:蒙太奇的表現功能和效果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蒙太奇的畫面基礎
主要講授影視畫面的幾種表意特性,即客觀視像的再現、畫外意義的延伸、畫面解釋的随機性、畫面造型的審美性。理解這些表意的特性是蒙太奇充滿創造力的基礎。
第二節 蒙太奇的心理基礎與效果
主要講授蒙太奇的心理基礎是如何形成的,讓學生理解其基礎是源于觀衆的視聽感受,而蒙太奇技巧的發展與運用是建立在影視技術與藝術以及觀衆視聽感受不斷進步的基礎上的。
第四章 節目編輯中的時間與空間 (6學時)
(一)教學目标
了解電視的時間形式,關于空間再現與造型的一些主要觀點,人物的空間表現,影視空間變化的發展進程。理解叙述時間的表現形式及其技巧,電視中的時間結構,關于對屏幕空間的認識,關于屏幕空間的形态,畫外空間,電影剪輯中表達時間的慣例,最小時間單位,時間的組織,時間的節奏,封閉和開放的空間觀念,聲音空間等方面的内容;合理跳軸的方法,造成跳軸的原因,可以不考慮軸線的情況。
教學重點:叙述時間的表現形式及其技巧,關于對屏幕空間的認識,關于屏幕空間的形态,畫外空間,電影剪輯中表達時間的慣例,最小時間單位,時間的組織,時間的節奏。
教學難點:電視中的時間結構,封閉和開放的空間觀念;保持電視屏幕空間的統一方法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蒙太奇的時間形态
主要講授影視時間的三種不同性質的時間形式,結合實例分析探讨叙述時間的四種表現形式及技巧。
第二節 蒙太奇的心理基礎與效果
主要講授什麼是屏幕空間,了解屏幕空間的兩種形式,即再現的空間與構成的空間。讓學生理解屏幕空間是被重新安排創造的蒙太奇空間,它是立體的、開放的空間結構,畫框内外的運動構成了屏幕空間的整體形态。
第三節 用鏡頭反映空間
講述三角形原理,造成跳軸的原因,不考慮軸線情況,軸線、軸線規律的概念,保持電視屏幕空間的統一方法,合理跳軸的方法,造成跳軸的原因,可以不考慮軸線的情況。
第五章 電視節目中的聲音(2學時)
(一)教學目标
了解聲音的空間特征與空間表現形式,聲畫結合及聲音處理的形式及方法。掌握電視新聞節目中的聲音分類(音響、解說、音樂)及概念,同期聲的概念和作用及其選擇和剪輯方法,環境背景聲和音樂的作用。
教學重點:同期聲的概念和作用及其選擇和剪輯方法
(二)教學内容
講述聲音的空間特征與空間表現形式,聲畫結合及聲音處理的形式及方法,電視新聞節目中的聲音分類(音響、解說、音樂)及概念,同期聲的概念和作用及其選擇和剪輯方法,環境背景聲和音樂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 影響鏡頭轉換的形式因素 (8學時)
(一)教學目标
掌握剪接點的概念、分類、選擇方法,景别的影響,選擇鏡頭景别的基本規則和技巧,運動剪輯的基本原理與規則,動作剪輯中的分解法、省略法和錯覺法,匹配(形狀、色彩、運動、水平線、垂直線、綜合等),視點等方面的内容。
教學重點:剪接點的概念、分類、選擇方法,運動剪輯的基本原理與規則。
教學難點:動作剪輯中的分解法、省略法和錯覺法。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剪接點的選擇
主要講授五種類型的剪接點,即叙事剪接點、動作剪接點、情緒剪接點、節奏剪接點、聲音剪接點,讓學生理解把握好剪接點是剪輯工作的基礎。
第二節 景别的影響
主要講授在畫面組接中,景别的變化代表視點的變化,不同景别的組合形成不同的叙述效果、情緒效果和視覺效果,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要在剪輯中考慮景别的影響,掌握景别的功能,并将其靈活地運用在剪輯中。
第三節 運動的剪輯
主要講述構成屏幕運動的因素,不同性質的運動對剪輯效果的影響,讓學生掌握運動剪輯的基本原理與規則,學會動作剪輯中的分解法、省略法和錯覺法。
第四節 匹配原則
主要講述什麼是剪輯中的“匹配”,什麼是剪輯中的“不匹配”,“不匹配”在什麼情況下成立。讓學生理解“匹配”是影視語言的基本語法規則,鏡頭内的位置、方向關系、視線、色彩、景别等各種構成元素的匹配,是明确叙事的基礎。
第七章 鏡頭之間的組接技巧 (6學時)
(一)教學目标
了解鏡頭之間的連接關系:連續構成與對列構成的原理。掌握幾種主要無技巧轉場方式(直接切換)的概念及其運用特點,技巧性轉場方式的概念及分類,轉場鏡頭的處理技巧。
教學重點:轉場鏡頭的處理技巧。
教學難點:無技巧轉場方式(直接切換)的概念及其運用特點.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鏡頭之間的組接技巧
主要講述鏡頭連接的兩種基本形态,即連續構成和對列構成,讓學生理解鏡頭的合理連接是以鏡頭之間的内在關聯為前提的,理解鏡頭連接要符合現實生活邏輯、符合觀衆觀賞時的思維的邏輯。
第二節 轉場鏡頭的處理技巧
主要講述段落轉場的兩種方式,即特技連接和直接切換,講述兩種轉場方式的類型和特點,讓學生掌握轉場鏡頭的處理技巧。
第八章 段落處理和剪輯形式 (4學時)
(一)教學目标
了解叙事剪輯與表現剪輯的區别。掌握前進式叙述方式、後退式叙述方式、片斷組合式叙述方式,分剪插接的概念、内涵、作用,幾種常用的表現剪輯方式。
教學重點:幾種常用的表現剪輯方式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叙事的剪輯
主要講述什麼是叙事剪輯,讓學生了解叙事剪輯包括簡單的叙述形式和複雜的叙述形式。理解前進式叙述方式、後退式叙述方式、片斷組合式叙述方式。
第二節 剪輯的多種方式
主要講述什麼是表現剪輯,了解表現剪輯的多種方式,掌握幾種常見的再現剪輯的運用方式。
第九章 電視編輯系統(2學時)
(一)教學目标
了解線性編輯系統的定義,線性編輯系統的設備構成,線性編輯系統的構成形式;電子編輯的基本方式。了解非線性編輯系統的構成與工作過程,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優越性,非線性編輯與線性編輯的關系,以及各種大衆化的非線性編輯軟件,掌握視頻編輯素語。
教學重點:電子編輯的基本方式、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工作過程
教學難點:線性編輯系統的設備構成、非線性編輯與線性編輯的關系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線性編輯系統
講述線性編輯系統的設備構成以及線性編輯系統的構成形式,線性編輯系統的概念,電子編輯的基本方式和操作過程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節 非線性編輯系統
講述什麼是非線性編輯,非線性編輯系統的構成與工作過程,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優越性,介紹常用的非編性編輯軟件等方面的内容。
實驗課程部分:(36學時)
實驗一 初識非編軟件Premier Pro Cs4(4學時)
(一)實驗目标
通過本實驗讓學生熟悉非線性編輯軟件工作界面,了解菜單、面闆、窗口、工具欄等的功能,熟悉影片後期編輯的制作流程和一般方法及操作步驟。
教學重點難點:影片後期編輯的制作流程、工具欄内工具的作用
(二)實驗内容
1、創建一個新的項目;
2、在項目窗口中選擇素材,在時間線窗口中組接素材;
3、應用視頻轉場。
實驗二 素材的導入和管理及采集(2學時)
(一)實驗目标
通過本實驗讓學生熟悉非線性編輯軟件Premier Pro Cs4素材采集的基本方法,掌握項目參數的設置方法以及導入、預覽和分類管理素材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素材的采集方法、項目參數的設置
(二)實驗内容
1、在項目窗口中導入各類素材;
2、自動和手動采集素材
實驗三 編輯影片(2學時)
(一)實驗目标
通過本實驗讓學生熟悉非線性編輯軟件Premier Pro Cs4中編輯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初步掌握編輯影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剪裁素材、插入和覆蓋編輯、三點編輯
(二)實驗内容
1、為素材設置入點、出點剪裁素材;
2、插入和覆蓋編輯;
3、提升和提取編輯;
4、在時間線窗口中處理素材;
5、時間線的嵌套
實驗四 使用視頻切換(4學時)
(一)實驗目标
通過本實驗讓學生熟悉非線性編輯軟件Premier Pro Cs4中“視頻切換”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初步認識“效果”面闆和“特效控制台”面闆中參數的含義,初步掌握在影片編輯中使用“切換”的方法和參數的設置。
教學重點難點:“視頻切換”的參數設置和調整
(二)實驗内容
1、認識視頻切換的類型;
2、添加切換;
3、改變切換設置;
4、使用切換的特例
實驗五 視頻特效(4學時)
(一)實驗目标
通過本實驗讓學生熟悉非線性編輯軟件Premier Pro Cs4中“視頻特效”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初步認識“視頻特效”選擇面闆和“效果控制”面闆中參數的含義,初步掌握在影片編輯中使用“視頻特效”的方法和參數的設置。
教學重點難點:“視頻特效”的參數設置和調整
(二)實驗内容
1、認識視頻特效的類型;
2、添加視頻特效;
3、視頻特效實例練習
實驗六 摳像與運動設置(6學時)
(一)實驗目标
通過本實驗讓學生熟練掌握非線性編輯軟件Premier Pro Cs4中摳像特效的使用,并且掌握素材的運動、透明度相關參數的設置。
教學重點難點:摳像的使用、關鍵幀的設置
(二)實驗内容
1、認識和使用不同類型的摳像;
2、運動設置;
3、透明度設置;
4、利用摳像制作一些常用的實例
實驗七 制作字幕(6學時)
(一)實驗目标
通過本實驗讓學生熟悉非線性編輯軟件Premier Pro Cs4中字幕窗口以及制作字幕的設置,掌握滾屏字幕的運動相關參數的設置,學會字幕制作和簡單的圖形繪制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字幕設置、圖形工具的使用
(二)實驗内容
1、認識字幕設計窗口;
2、字幕設置;
3、字幕保存、修改與使用;
4、圖形工具的使用;
5、強化練習——卡拉OK字幕制作
實驗八 音頻處理(4學時)
(一)實驗目标
通過本實驗讓學生熟悉非線性編輯軟件Premier Pro Cs4中音頻處理及制作方法,掌握音頻混合器的使用和音頻調節的方法,學會錄音和對音頻特效的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音頻混合器的使用和音頻調節的方法
(二)實驗内容
1、認識調音台窗口;
2、實時調節音頻;
3、錄音;
4、應用音頻特效
實驗九 電視節目的後期制作和輸出(4學時)
(一)實驗目标
通過本實驗讓學生掌握用非線性編輯軟件Premier Pro Cs4制作影片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影片制作的相關編輯技巧,特别是電視新聞編輯的一般規律和技巧。
通過本實驗讓學生熟悉非線性編輯軟件Premier Pro Cs4中影片輸出方法,掌握影片輸出時相關參數的設置。
教學重點難點:輸出時相關參數的設置
(二)實驗内容
1、電視新聞編輯制作;
2、電視節目片頭制作;
3、輸出設置;
4、輸出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