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編導》課程教學方案
課程類型:專業基礎課程 課程代碼:zy03420
課程适用專業(或專業方向): 廣播電視編導
課程總學分: 1+2學分 總學時: 54學時 實驗學時:36學時
一、課程教學總體目标
《紀錄片編導》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本課程的主要内容和任務是了解紀錄片曆史發展和主要流派,從創作者的角度去學習創作片思想和創作手法,在作品賞析和讨論中了解紀錄片的創意和拍攝的基本策略,為後續課程的學習準備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二、章節教學目标與主要教學内容
理論課程部分:(18學時)
第一章 紀錄片範疇與屬性(2學時)
(一)教學目标
通過對紀錄片的範疇與屬性的學習,讓學生對紀錄片與電視紀錄片有初步的概念。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從電影母體到電視節目
第二節 藝術形态----内涵與外延
第三節 影像本性與社會功能
第二章 紀錄片學派及創作方法(2學時)
(一)教學目标
通過對紀錄片的演變及學派的學習,讓學生知道研究中外紀錄片創作觀念演變,對探讨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從原始電影到《北方的納努克》
第二節 蘇聯“電影眼睛”理論與英國“紀錄電影運動”
第三節 形象化文獻——紀錄電影三巨匠
第四節 從形象政論到寫實學派
第五節 藝術形态風格林立與相互滲透
第三章 我國紀錄片發展叙略(2學時)
(一)教學目标
通過對有中國特色的紀錄片-專題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發展演變過程,探讨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特點和特色。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影院時期的紀錄片
第二節 初期的電視紀錄片(1958—1978)
第三節 改革開放帶來紀錄片藝術的初步繁榮
第四節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面穩步發展提高
第四章 選題策劃與采訪(2學時)
(一)教學目标
了解紀錄片的前期創作中選題策劃、采訪、搜集文字和形象資料、拍攝和錄音等多項工作,為後期編輯加工做好各種必要準備。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創作的準備
第二節 紀錄片的選題
第三節 調查與預訪
第四節 方案與提綱
第五章 紀錄片拍攝(2學時)
(一)教學目标
通過對紀錄片的藝術特性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紀錄片的本性在于視聽形象紀實性,紀實之謂包含物質技術效果和人的主觀認識雙重作用。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攝影造型:景别與角度
第二節 攝影造型:固定鏡頭與運動鏡頭
第三節 錄音
第四節 現場拍攝的問題與意識
第六章 紀錄片采訪(2學時)
(一)教學目标
通過對紀錄片采訪的學習,讓學生掌握紀錄片采訪的方式和方法。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采訪準備
第二節 采訪方案
第三節 采訪風格
第七章 紀錄片剪輯(2學時)
(一)教學目标
通過剪輯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剪輯的規律,學會較好地剪輯紀錄片。
(二)教學内容
第一節 從拍攝到精剪的後期制作全過程
第二節 剪輯中的基本規律
第三節 剪輯風格:兩種類型的剪輯
第八章 紀錄片的結構(2學時)
(一)教學目标
通過結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紀錄片結構的類型,學會在紀錄片創作中安排叙事結構,講究叙事邏輯。
教學内容
第一節 紀錄片叙事的特點
第二節 結構的基本要求
第三節 結構的形式
第九章 紀錄片的類型及創作案例分析
(二) 教學目标
通過具體的紀錄片類型和案例分析,使學生掌握某一類型的紀錄片需要注意的問題,學會從類型視角去創作紀錄片。
(三)教學内容
第一節 文獻片
第二節 人文曆史片
第三節 社會類紀錄片
第四節 人文地理類紀錄片
第五節 其它紀錄片類型
實驗課程部分: (36學時)
單項訓練部分:
項目一:紀錄片的采訪訓練(4學時)
(一)實驗目标
熟悉紀錄片采訪的原則,方式方法,做一個紀錄片采訪。
實驗重點:設置采訪話題,引導對象,并進行較好地拍攝和清晰錄音。
實驗難點:如何設置話題,引導對象深入其中。
(二)實驗内容
1、講述紀錄片采訪的方式、方法,指出紀錄片采訪通常會遇到的問題,讓大家在實踐中盡量避免。
2、學生進行采訪,拍攝一個采訪的片段。
3、集體分析,找出紀錄片采訪中存在的問題。
項目二:紀錄片的長鏡頭和同期聲訓練(4學時)
(一)實驗目标
熟悉掌握紀錄片長鏡頭拍攝的方法,熟悉同期聲創作的方法,在實踐中能夠采用長鏡頭和同期聲創作出真實的片子。
實驗重點:長鏡頭和同期聲創作中要注意的問題。
實驗難點:如何用長鏡頭、同期聲創作出生動、流暢具備可看性的片段。
(二)實驗内容
1、講述并示範長鏡頭拍攝和同期聲錄音的基本方法。
2、指出長鏡頭拍攝和同期聲錄音中存在的問題。
3、采用長鏡頭和同期聲拍攝一段視頻,并集體分析,尋找問題。
項目三:紀錄片的後期剪輯處理(4學時)
(一)實驗目标
學習基本的紀錄片剪輯技能和後期處理技術,掌握紀錄片剪輯的特點。學會撰寫解說詞、基本的配樂等。
實驗重點:紀錄片剪輯技能和後期處理技術。
實驗難點:紀錄片剪輯技能和後期處理技術。
(二)實驗内容
1、講述并演示紀錄片剪輯的基本方式,教授學生素材采集的基本技巧和音頻處理技巧,傳授紀錄片創作中運用的剪輯技術,交給學生基本的解說詞撰寫、配樂的原則和方法。
2、讓學生對采訪視頻和長鏡頭、同期聲視頻進行剪輯,并進行解說和配樂,并尋找問題。
綜合訓練部分:選擇某種紀錄片類型,創作一個10分鐘左右的記錄片。
項目四: 紀錄片的策劃與選題(8學時)
(一)實驗目标
學會選擇有價值和意義的記錄片選題,并能夠寫出策劃案和分鏡頭腳本。
實驗重點:紀錄片的策劃方案寫作與分鏡頭改寫
實驗難點:紀錄片的策劃方案分鏡頭改寫
(二)實驗内容
1、講述紀錄片選題原則,策劃方案寫作方法,分鏡頭劇本與拍攝方案的基本創作策略,闡述其策劃方案的具體實施步驟的原因,帶領學生改寫分鏡頭稿本;
2、指導學生以小組形式獨立完成所選類型的紀錄片的創作的創作方案和拍攝計劃,尤其是分鏡頭稿本的創作。
3、在此基礎上進行預訪
項目五:專題類紀錄片的拍攝、采訪(8學時)
(一)實驗目标
掌握所選類型紀錄片的拍攝要領,在案例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實地的拍攝,并完成對其的采訪。
實驗重點:記錄片拍攝的質量、采訪的效果。
實驗難點:記錄片拍攝中的時間問題。
(二)實驗内容
1、結合案例講述某一類型紀錄片的創作方法,指出其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2、學生在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實地拍攝,進行采訪。适當采用長鏡頭和同期。
3、對拍攝片段進行反複觀看,尋找問題。
項目六:專題類紀錄片的後期剪輯(8學時)
(一)實驗目标
在拍攝的基礎上進行精剪,撰寫解說詞,進行配樂等。
實驗重點:對紀錄片素材進行流暢的剪輯。
實驗難點:紀錄片的剪輯要符合紀錄片類型的特點,根據内容選擇剪輯風格。
(二)實驗内容
1、講述某種類型紀錄片剪輯的原則和風格,學會把握剪輯節奏。
2、帶領學生剪輯出合理、流暢的片子。配上解說詞。
3、最後成片,不斷修改。
建議使用教材:《紀錄片創作》 朱景和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年7月第一版。
學生重點閱讀書目:
1、《電視紀錄片創作》,王烈主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年版
2、《紀錄中國》,呂新雨著,新知三聯出版社 2003年版
3、《紀錄片創作》,何蘇六著,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