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傳學院 通訊員 周盈 朱琪琪)冬風蕭瑟,細雨綿綿,我校草廬文學社于11月22日下午在北區16棟文淵學生工作坊相聚一堂,舉行了本學期文學作品交流會。草廬文學社社員,參加練筆的學生作者,草廬文學社指導老師袁仕萍副教授參加交流會。
會議伊始,袁仕萍發表了對此次練筆的總體感受,分别對每一位同學的作品進行點評與指導。
按照詩歌、散文和主題的順序,袁仕萍對周祥洋、楊玉寶等同學的詩歌作品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創作詩歌要有内心情感的刺激,會後,周祥洋表示:“袁老師對我詩歌的點評,讓我深刻感受到,我們現代詩歌創作應該站在宏觀角度,感悟生命,體察社會。而不是在自己的王國徘徊。”其次,在講解到散文時,袁仕萍提出文學作品要有典型生活氣息,貼合生活,要關注現實,滿足讀者閱讀期待,眼光要朝校外看。袁仕萍給交稿者們指出不足并提出建議,同時表揚了兩名同學的現代網絡玄幻題材的小說。
點評結束,周祥洋和張佳豪與老師交流創作時遇到的問題,前者談到關于宏大詩歌題材的寫法,袁仕萍建議擴大接觸生活的途徑,做出一些具體方法。後者問到寫作要怎麼寫出心中所想,袁仕萍提出寫作構思很重要,文章要搭起框架,并清楚如何搭配與加工,這樣才能寫出更好的文學作品。
袁仕萍說:“文學作品應當走出象牙塔,去貼近生活,反映社會現實,唯有如此才能夠彰顯出文學作品的現實意義。也如魯迅先生以筆為劍抨擊落後封建殘餘一般,望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草廬人能在未來貼近現實,用‘筆’書寫出新的時代篇章。”
審稿人:劉忠東